编者按
村规民约虽然是基层末梢最小的“法细胞”,却关系着社会工作的大治理。
从三湘四水的偏远村落,到繁华都市的社区街巷,村规民约(居民公约)浸润着人间烟火,凝练着群众智慧,丈量着文明高度,成为基层良法善治的重要助力。即日起,本报特别策划“小村规大治理”专栏,记者将循着村规民约的脉络,深入探寻湖湘大地基层治理的独特密码。
小区停车棚内整齐停放的电动自行车
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谭好 见习记者 刘帅
曾经,这里是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的“重灾区”;如今,上千辆电动自行车在多个标准化车棚内整齐停放。从乱停飞线到规范有序,长沙市雨花区黎托街道幸福里社区用一纸居民公约,为超4万人的大型小区破解了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,成功解锁基层治理的“幸福密码”。
近日,湖南法治报记者实地走访幸福里社区,切身感受社区基层治理如何用“软约束”实现“硬改变”。
乱象丛生:高密度社区的治理之困
5月的幸福里社区,绿树成荫,孩童嬉戏。在万科魅力之城小区,记者见到了规划一新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,车辆整齐排列,充电桩有序运转。“以前,小区随处可见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,不仅不美观,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。现在有了停车棚,大家停车和充电方便多了,也更安全、有秩序了。”站在整洁的停车棚边,居民杨小兰笑容满面地说。
幸福里社区作为2020年成立的“年轻社区”,辖区内仅有万科魅力之城一个小区,却居住着1.2万户4万余人。目前共有89栋住宅楼、12个住宅+商业片区。人口密度大,流动人口复杂,基层治理的难度不言而喻。
幸福里社区党总支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周丹云透露,万科魅力之城小区自2013年起陆续建成,由于居住人口密集,电动自行车停车、充电乱象尤为突出:小区单元门口横七竖八停满电动自行车,消防通道常被堵得水泄不通;抬头望去,高悬的充电线如同危险的“空中蛛网”,既影响环境美观更暗藏严重安全隐患。因乱停乱放、违规充电等问题,还曾引发多起邻里纠纷,让社区工作人员颇为头疼。
“我在小区住了5年,曾见过居民把电瓶拎回家充电,晚上睡觉都让人不踏实。”居民郑蓉辉的担忧,折射出过去社区的治理痛点。
如何让1.2万户居民达成共识?幸福里社区近年来坚持党建引领,积极探索创新治理路径,居民公约成为他们破解困局的关键抓手。
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的宣传栏里,记者一眼便看到了张贴在醒目位置的居民公约。该公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将爱党爱国、邻里和谐、移风易俗、平安建设等内容编成朗朗上口的条文,其中“规范停车,安全充电”的条款更是引发居民共鸣。
共识凝聚:从纸上条文到心中准则
“公约不是社区说了算,而是居民共商共议出来的。”周丹云介绍,在社区党总支组织的多次党员大会、居民代表会议上,她深入剖析电动自行车“乱停乱充”的安全隐患,居民围绕停车区域规划、充电费用定价、违规处罚机制等内容展开热烈讨论、各抒己见。经过多轮协商研讨,“规范停车,安全充电”这一内容确定写入社区居民公约,为乱象整治奠定制度基础。
面对人口众多的大型小区,怎样确保居民公约得到有效落实?
社区联合物业搭建起“线上+线下”立体宣传矩阵:线下在辖区宣传栏、小区单元楼道墙壁上张贴公约内容,发放宣传手册。同时结合民法典宣传,定期向居民介绍违规充电引发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,强化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;线上通过网格微信群持续推送居民公约相关信息,让公约内容和法治理念渗透到日常生活中,润物无声地逐渐深植居民心中。
“现在大家都自觉遵守公约,电动自行车停放规范了,违规充电现象也几乎看不到了。如果看到有人在小区乱停放,我们都会主动上去劝阻。”居民廖爹爹口中的变化,印证了公约的影响力。
居民在社区宣传栏前仔细阅读居民公约
“有了居民公约约束,居民主动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。”在周丹云看来,这一纸居民公约,不仅破解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难题,更凝聚起社区治理的广泛共识。
约出实效:从制度设计到民生改善的跨越
制定居民公约仅是起点,单靠居民自觉远远不够,配套硬件设施升级才是破解乱象的“关键拼图”。
社区迅速启动停车棚扩建与充电桩安装工程。施工伊始便遭遇选址困境:部分居民担忧车棚占用绿化空间,有些习惯就近停车的住户更是对远离单元门的规划提出异议。万科物业魅力之城项目经理谢牡回忆:“当时还有居民直接质疑物业的权限,工作推进相当困难。”
面对阻力,社区与物业成立协调小组,工作人员带着设计图纸逐户沟通,着重说明车棚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守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。物业同步作出承诺,车棚建设不会缩减现有绿化面积,还将增设绿植景观。经过工作人员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上门沟通,最终用耐心和诚意赢得了居民的理解与支持。
社区还联合派出所、物业公司召开10余次居民协商议事会,完成了小区12个庭院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区划线、车棚建设与充电桩增设工作。“目前整个小区有近30处电动自行车棚,大车棚能停百余辆,小的也能停20多辆,加上其他可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空坪处,共计可停放1800余辆。”周丹云说,车棚选址安全第一,兼顾便民,让居民能自觉自愿停放其中。后续,社区还会根据居民需求,增设新的停车棚。
记者走访万科魅力之城·心悦里的电动自行车停车棚时看到,棚内配备了灭火器、灭火毯、消防铁钩等消防设施,并在醒目位置张贴了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“七个严禁”宣传单,强化车主的安全意识。
谢牡介绍,居民在停车棚内可直接扫码充电,充电费用根据电动自行车功率大小分标准按月收取。为确保安全管理,小区物业与第三方企业签订了电动自行车充电站合作协议,构建了“四方共管”机制——街道安监部门负责监督、社区统筹协调、物业日常管理、企业技术维护,共同保障充电设备及配套电表的运行安全。此外,物业还安排专人在停车棚进行看管和巡逻,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。
“一个小约定,守护大幸福。”如今,居民公约已成为社区治理的一把“金钥匙”,从垃圾分类到文明养犬,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议题讨论、监督公约落实。“当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,基层治理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周丹云如是说。
责编:刘冬晨
一审:刘冬晨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